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计划

金钱调查报告3篇

时间:2024-06-01 22:23:38
金钱调查报告3篇[本文共6099字]

上周,一项千人在线调查显示,91.9%的受访者认为当前被金钱扭曲了亲情观的年轻人很多,其中44.5%的人认为“非常多”。仅5.5%的人觉得“很少”或“较少”。受访者中,70后占36.6%,80后占41.7%,90后占3.2%。

56.8%的人同情阿华,认为当前社会成功标准太单一

报道“阿华事件”的广州日报记者陈明,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当时老爹来东莞已好几天,一直见不到儿子,生活陷入困境,只好打电话到报社,想让我们做做儿子的工作,见他老人家一面。结果他儿子一听我是记者,连话都不说就挂了。”“他是自卑感太严重了。”陈明说,阿华毕业后,父母给他在老家小镇上找过工作,他不干,和父母吵了一架,撂下一句狠话,“你们小看我!我要去广东,一个月工资比这一年工资还多。”去广东后,他先做房产中介,后又进入一家地产公司,跳槽很多次,什么钱也没赚到。陈明猜测,他应该是混得不好,怕父母笑话,当初又撂了狠话,下不了台,干脆躲着不见。

陈明认为,这件事肯定不是个案。在东莞,这样的年轻人很多。特别是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一旦心态不好,就容易走极端。

他认识一个年轻人,在广东混了很多年,一直处在边缘状态。一会儿做司机,一会儿当工人,一会儿又去做服务员,甚至想过做传销,还让陈明帮忙打听一些不正当职业招不招人。有这些极端想法,目的只有一个:赚钱。在这边买个房,谈恋爱方便点。“不少年轻人为了金钱不择手段、挖空心思。当然他们也干不出什么大坏事,但就在边缘状态、灰色地带游走。每次回老家,还不得不撑出面子,西装革履。即使是借,也要借辆车开回家。”

陈明说,随着攀比之风盛行,如今过年成本一年比一年高。他一个同事今年刚结婚,算了一下如果回老家,差不多要拿3万~5万元的红包,就不敢回去了。这个同事说,回去真痛苦,即使是远方亲戚的小孩,怎么也不能少于一两百。他又在一个大家族,经常要派上百个红包。村里有些暴发户越来越有钱,今年给五百,明年给一千,让没赚到钱的年轻人压力倍增。农村又是人情社会,给得多就有面子,给得少就觉得抬不起头。

本次调查中,对于青年因没钱春节不回家的做法,56.8%的人表示“同情”,认为当前社会“成功标准太单一,青年压力太大”;13.6%的人表示“愤慨”,认为“不顾亲情,没人性”;19.6%的人对此表示“支持”,说“如果没钱的话,回家也没什么意义”;49.4%的人表示“反对”,认为“亲情比金钱重要得多”。

在陕西作家、文化学者陈仓看来,青年过年不愿回家,经济压力是一个原因,但父子感情障碍往往是最主要原因。阿华与父亲间可能有外人不知的情感冲突,至少是沟通上有问题。他认为,阿华现象是个案,不能引申为一代人的问题。但这是个教训,作为父辈,要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让孩子知道爱,懂得爱,特别是父母之爱的深重、无私、真挚和长远。年轻人也要努力提高情商与爱的能力。

亲情也被金钱左右根源是社会上物质主义已非常严重

是什么导致部分年轻人亲情观被金钱扭曲?调查显示,81.7%的人认为是“社会过于崇尚物质财富”,80.8%的人表示是“社会功利风气盛行”,72.5%的人认为是“成功标准单一化,造成青年强烈的挫败感”。

61.7%的人表示,社会竞争激烈,造成青年的价值观扭曲,53.0%的人提出是学校、家庭教育出了问题,47.5%的人表示是由于“青年爱面子爱攀比的心理”。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赵士林说,人际关系、父子亲情等被金钱左右,究其根源,是社会上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物质主义已非常严重。

具体原因包括:第一,经济繁荣背景下,社会风气浮躁虚荣,物欲横流,消费主义至上。比如,“情人节”成了“烧钱节”,现在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是有钱人终成眷属。第二,市场经济大潮中,金钱取向愈演愈烈,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比如,一些机制鼓励商人惟利是图,而不是倡导企业家境界。第三,最严重的是贪腐横行,官员恶劣的示范效应,上好之,下必甚之。第四,教育的问题,现在的教育在内容选取上存在很大问题,培养出的都是工具性、单向度的人,对价值取向的培养越来越淡化。另外,如今电视媒体、手机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很多媒体在制造浮华景象,内容越来越空洞、恶俗,造成整个文化氛围低俗。第五,80后、90后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的特殊境遇导致他们养尊处优、敏感孤傲,在物质消费领域容易互相追逐、攀比。

成功的标准究竟应该是什么?“和睦的家庭”成为首选

赵士林建议,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法律、道德、教育三管齐下:要用法治精神制造人的平等社会,严惩经济犯罪,不要让一些人有特权,败坏社会风气;中小学道德教育不能政治化,可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古人对义利关系的阐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教育方面,还要从儿童时代就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人格优秀的人树立为楷模,从而影响青年。

调查显示,62.4%的人认为金钱不应该是青年追求的人生最高目标,仅12.7%的人表示“应该”。

成功的标准究竟应该是什么?调查中,“和睦的家庭”成为首选,70.9%的人选择此项。其次是“实现自己的理想”(69.2%)。第三是“对社会的贡献”(58.5%)。57.2%的人认为是“成为有修养有道德的人”。47.0%的人选择了“社会地位”。接下来才是“金钱”(36.6%)和“权力”(27.2%)。

受访者对于家庭和情感的重视超过对于名利的追求。陈仓认为,这说明许多青年人开始反思和成长。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价值多元与共识破裂的时期,回归优秀传统,再造文明理念只是个时间问题。

什么是成功的标准?陈仓认为,答案在美国文学家爱默生的随笔里,关键词是:自立、自强、成长、成熟,这是青年人永恒的奋斗目标。爱默生的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成功就是经常开心的笑;成功就是得到智者的尊敬和孩子们的爱戴;赢得真诚批评家的欣赏和能够忍受虚伪朋友的背叛;能够欣赏美,欣赏其他人的长处;成功就是通过留下一个健康的孩子,或者留下一个修整的花园或者留下更好一点的社会环境,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成功就是知道至少有一个生命因为您而生活得更轻松——这就是成功的意义。”

哪些领域最不应该被金钱扭曲?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亲情”(90.6%)、“爱情”(84.7%)、“友情”(75.7%)。接下来依次是社会公德(72.8%)、公益(56.6%)、师生情(51.5%)、同事之间(37.2%)。

当金钱与事业发生冲突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报告人:廊坊师范学院(建工学院----建筑经济管理专业)朱淼 实践报告摘要: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其实并不存在“事业与金钱”的矛盾,而是经营和管理的矛盾。这是创业型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不奇怪。正确认识,正确处理,度过去就好了。事业是人人都向往的,但金钱也是这个社会必不可少的.因为事业才能产生金钱,所以并不存在事业与金钱的矛盾。关键 ……此处隐藏1133个字……子一听我是记者,连话都不说就挂了。”

“他是自卑感太严重了。”陈明说,阿华毕业后,父母给他在老家小镇上找过工作,他不干,和父母吵了一架,撂下一句狠话,“你们小看我!我要去广东,一个月工资比这一年工资还多。”去广东后,他先做房产中介,后又进入一家地产公司,跳槽很多次,什么钱也没赚到。陈明猜测,他应该是混得不好,怕父母笑话,当初又撂了狠话,下不了台,干脆躲着不见。

陈明认为,这件事肯定不是个案。在东莞,这样的年轻人很多。特别是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一旦心态不好,就容易走极端。

他认识一个年轻人,在广东混了很多年,一直处在边缘状态。一会儿做司机,一会儿当工人,一会儿又去做服务员,甚至想过做传销,还让陈明帮忙打听一些不正当职业招不招人。有这些极端想法,目的只有一个:赚钱。在这边买个房,谈恋爱方便点。“不少年轻人为了金钱不择手段、挖空心思。当然他们也干不出什么大坏事,但就在边缘状态、灰色地带游走。每次回老家,还不得不撑出面子,西装革履。即使是借,也要借辆车开回家。”

陈明说,随着攀比之风盛行,如今过年成本一年比一年高。他一个同事今年刚结婚,算了一下如果回老家,差不多要拿3万~5万元的红包,就不敢回去了。这个同事说,回去真痛苦,即使是远方亲戚的小孩,怎么也不能少于一两百。他又在一个大家族,经常要派上百个红包。村里有些暴发户越来越有钱,今年给五百,明年给一千,让没赚到钱的年轻人压力倍增。农村又是人情社会,给得多就有面子,给得少就觉得抬不起头。

本次调查中,对于青年因没钱春节不回家的做法,56.8%的人表示“同情”,认为当前社会“成功标准太单一,青年压力太大”;13.6%的人表示“愤慨”,认为“不顾亲情,没人性”;19.6%的人对此表示“支持”,说“如果没钱的话,回家也没什么意义”;49.4%的人表示“反对”,认为“亲情比金钱重要得多”。

在陕西作家、文化学者陈仓看来,青年过年不愿回家,经济压力是一个原因,但父子感情障碍往往是最主要原因。阿华与父亲间可能有外人不知的情感冲突,至少是沟通上有问题。

他认为,阿华现象是个案,不能引申为一代人的问题。但这是个教训,作为父辈,要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让孩子知道爱,懂得爱,特别是父母之爱的深重、无私、真挚和长远。年轻人也要努力提高情商与爱的能力。

亲情也被金钱左右根源是社会上物质主义已非常严重

是什么导致部分年轻人亲情观被金钱扭曲?调查显示,81.7%的人认为是“社会过于崇尚物质财富”,80.8%的人表示是“社会功利风气盛行”,72.5%的人认为是“成功标准单一化,造成青年强烈的挫败感”。

61.7%的人表示,社会竞争激烈,造成青年的价值观扭曲,53.0%的人提出是学校、家庭教育出了问题,47.5%的人表示是由于“青年爱面子爱攀比的心理”。

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任宝菊副教授表示,现在社会评价一个人过得好不好,经常用金钱作为标准,大家都被裹挟着。很多青年失去了方向,没了信仰和信念,很容易被外界的东西侵蚀。

上海市民王旭东说,做这个问卷自己也觉得很矛盾。“一方面,我认为金钱不能绑架亲情、爱情;另一方面,金钱在社会上的作用很重要。没钱,办事真的很难。”他认为,人们应反思自己到底追求什么。

陈仓说,现在的物质条件与30年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别,但人情稀薄、感情冷漠、贪得无厌、互相抱怨等负面情绪像瘟疫一样污染人心。不择手段地谋私成为当代人最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系教授赵士林说,人际关系、父子亲情等被金钱左右,究其根源,是社会上拜金主义、消费主义、物质主义已非常严重。

具体原因包括:第一,经济繁荣背景下,社会风气浮躁虚荣,物欲横流,消费主义至上。比如,“情人节”成了“烧钱节”,现在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是有钱人终成眷属。第二,市场经济大潮中,金钱取向愈演愈烈,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比如,一些机制鼓励商人惟利是图,而不是倡导企业家境界。第三,最严重的是贪腐横行,官员恶劣的示范效应,上好之,下必甚之。第四,教育的问题,现在的教育在内容选取上存在很大问题,培养出的都是工具性、单向度的人,对价值取向的培养越来越淡化。另外,如今电视媒体、手机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很多媒体在制造浮华景象,内容越来越空洞、恶俗,造成整个文化氛围低俗。第五,80后、90后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成长的特殊境遇导致他们养尊处优、敏感孤傲,在物质消费领域容易互相追逐、攀比。

成功的标准究竟应该是什么?“和睦的家庭”成为首选

赵士林建议,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法律、道德、教育三管齐下:要用法治精神制造人的平等社会,严惩经济犯罪,不要让一些人有特权,败坏社会风气;中小学道德教育不能政治化,可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比如古人对义利关系的阐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教育方面,还要从儿童时代就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人格优秀的人树立为楷模,从而影响青年。

调查显示,62.4%的人认为金钱不应该是青年追求的人生最高目标,仅12.7%的人表示“应该”。

成功的标准究竟应该是什么?调查中,“和睦的家庭”成为首选,70.9%的人选择此项。其次是“实现自己的理想”(69.2%)。第三是“对社会的贡献”(58.5%)。57.2%的人认为是“成为有修养有道德的人”。47.0%的人选择了“社会地位”。接下来才是“金钱”(36.6%)和“权力”(27.2%)。

受访者对于家庭和情感的重视超过对于名利的追求。陈仓认为,这说明许多青年人开始反思和成长。目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价值多元与共识破裂的时期,回归优秀传统,再造文明理念只是个时间问题。

什么是成功的标准?陈仓认为,答案在美国文学家爱默生的随笔里,关键词是:自立、自强、成长、成熟,这是青年人永恒的奋斗目标。爱默生的一句话让他印象深刻:“成功就是经常开心的笑;成功就是得到智者的尊敬和孩子们的爱戴;赢得真诚批评家的欣赏和能够忍受虚伪朋友的背叛;能够欣赏美,欣赏其他人的长处;成功就是通过留下一个健康的孩子,或者留下一个修整的花园或者留下更好一点的社会环境,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成功就是知道至少有一个生命因为您而生活得更轻松——这就是成功的意义。”

在江西某高校工作人员韦玮看来,亲情被金钱扭曲的情况在生活中当然有,但绝大多数青年并不是这样。很多人正逐渐摆正金钱的位置:钱虽然很重要,但没有其实也无所谓。

陈明说,年轻人要好好考虑一下,赚钱是为了什么。很多人总说赚到钱才能回报父母,那种不叫回报,其实是虚荣心和扭曲的价值观在作祟。

任宝菊说,现在有些青年好像把孝顺等同于给父母买东西。事实上,父母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能见到你。只要心里装着父母,有时间就去陪父母,这就是最大的孝心。

哪些领域最不应该被金钱扭曲?调查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亲情”(90.6%)、“爱情”(84.7%)、“友情”(75.7%)。接下来依次是社会公德(72.8%)、公益(56.6%)、师生情(51.5%)、同事之间(37.2%)。

《金钱调查报告3篇[本文共609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