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师德教育心得体会:小事不看小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篇《小事不看小》。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这份从起草到定稿,耗时一年,3万多字的报告,这份让习总书记站立三个半小时,一字不落阐读的报告,可见其份量之重。报告13个部分,既回顾了过去,又展望了未来,既谈到发展,由讲到保障,既推动经济,又改革治理。小至民生,大到国情,可谓方方面面,“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这,就是细节,一种由小及大的厚重与高远。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当然更多的关注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报告阐述的“立德树人、人民满意”给人以目标;“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给人以追求;“完善体系、健全制度”给人以保障;“尊师重教,社会力量”给人以鼓舞。那么如何将“立德树人”落实到行动,扎根于内心呢?我认为,唯从小事从起,唯从日常工作做起,唯从生活一点一滴做起。
记得在一次学校的升旗活动中,李校长问起师生:“习总书记最近倡导一项改革,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看着同学们吱吱呜呜,老师们含糊不清,李校长说:“作为老师,我们既要埋头苦干,更应抬头看路,作为学生,不仅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还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就是细节,告诫教师,教育学生,关注小事,事事关心,方能成就大事。而当李校长最后公布答案说出“厕所革命”四个字的时候,同学们哗然大笑,是啊!一位日理万机的总书记,竟惦记着大家经常使用,但又印象不佳,提及不外乎三个字,“脏、乱、差”的厕所,并还要进行革命,进行改革,乍一听是有点可笑。可随着李校长的娓娓道来,同学们的嘴角渐渐收敛,神情也逐渐严肃,眼神中透射着对习总书记满满的敬佩与尊重,更多的,我想应该还夹杂着羞愧。
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其中有一段这样的描述:“近平来了不久,就动手修了一个男女分开的公共厕所,他把旧的厕所拆掉,重新用砖和石头砌,扩大了面积,又加高了围墙,一间男厕,一间女厕,都是分开的,宽敞多了,而且隐秘性比较好,大家一看,这样确实很方便,就纷纷仿效”。就是这么一个如芝麻绿豆般的民生小事,习总书记却把它时时牵挂心间,从小处着眼,从实处入手,因为小厕所关系着大民生。习总书记尚能如此,我们呢?
联系到自身实际,要把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我想就应该像“厕所革命”那样,抓小事,抓细节,更要一件接着一件抓,抓一件成一件。这样,才能积小胜为大胜,积小德为大德。
就拿校园卫生来讲,虽然学校每天由辅导员组织学生打扫,但校园的干净整洁往往挺不到放学,楼道、大院便总会出现学生们随手丢弃的纸屑、垃圾,墙面上张贴的“学校是我家,洁美靠大家”“垃圾不落地,环境更美丽”等这些标语,仅仅成为了标语。如何保持校园卫生,如何将标语化作行动,植根于学生内心,而又如何让这件小事得到学生的重视,面对这些问题,学校随即提出了开展“弯弯腰”活动,即见到纸屑弯弯腰,看到垃圾弯弯腰,由校领导带头做,调动教师跟着做,从而引导学生仿效做,不当口号者,人人在行动。如此,不仅校园卫生保持住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师以身作则,榜样示范,引导学生发自内心的去做,润物于无声,这样的习惯才会持久,才会稳固。这,就是“小事”德育。
类似于这样的小事还有很多,学校教师更是把每一件小事经过自己精心加工,成为了一道道德育“大餐”,比如当老师看到楼道水池旁本应悬挂着的拖布横七竖八躺地在地上时,并没有急于挂起,也不是严厉批评,而是编写了一首小诗,读给了同学:
两个拖布工作忙,每天早早去污脏。
谁知用完随便扔,流着眼泪把心伤。
就这样,以后楼道的拖布总是整整齐齐地悬挂在水池旁。
还有一次,当老师看到班级学生放学后忘记关掉教室内的电扇,便在黑板上写到:
夏季来临天气热,电扇送凉显本色。
谁知放学无人管,累死累活正发泄。
当同学们看到这首小诗后,都默默地低下了头,就是这么件小事,“人走扇停”同学们已将它牢记于心,落实于行。正是这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却是“德育”这项浩大工程的承重墙,德,才可立,人,得以树,这样的小事还是小事吗?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未来教育之责艰巨,有期待,更要有行动。也许教师职业的“苦累难”让你我压力重重,工作日常的“精细小”让你我操劳疲惫,但请一定不要心灰意冷,着眼发现一些“小事”,并将它做实,做细,小事不看小。“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让我们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撸起袖子加油干!”
公众号:永济阅读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师德教育心得体会:小事不看小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