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时间:2024-12-25 18:27:58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本文共1609字]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

张掖市委组织部干部一科 刘 巍

前段时间一则消息刷爆微信朋友圈,内容是在张掖全程拍摄的电视剧《一个都不能》近期要在央视一套播出。刚看到这则消息有点不太相信,觉得家乡金张掖虽然风景如画、物产丰富,这几年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业也小有名气,但是也不至于央视一套黄金段的电视剧在我们这拍吧,后来想想,最近不是自媒体很热吗,估计是民间自发拍的小电影吧。可是真正了解了这部电视剧的来龙去脉之后,真是有点小惊喜。内心最直观的感受还是自豪!之前看的电视剧,即使是农村题材也都是其他地方的,不是东北的黑土地,就是南方的水乡茶山,要不就是内蒙或是藏区的草原,关于咱们脚下这片黄土地的着实不多,更何况是在我们的家乡——张掖,特别是剧中丹霞村、焉支村的村名,听起来特别亲切,再加上剧中的取景,感觉这就是我们身边发生的故事。

整部剧最核心的剧情是脱贫。西部地区长期贫困落后,受历史因素和自然条件的限制,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压力比较大,这里的农村实现脱贫致富对全国脱贫攻坚总体形势的影响不言而喻。而剧中的丹霞村和焉支村的致富过程则具有西部农村的代表性,两个村山水相依,所处的自然条件和发展环境几乎相同,面对发展的迫切需要和脱贫的艰巨任务,两个村一个积极转变观念小步快跑发展新型产业,另一个则是面对转型充满疑惑踌躇不前,最终通过脱贫搬迁,焉支村从村书记到村民的守旧观念逐步转变,跟随丹霞村一起发展产业,共同致富脱贫。剧中的情节跌宕起伏,丹霞村和焉支村从村书记到村民,从日常生活到发展生产,碰撞出不少火花,让观众在了解农村生活和扶贫工作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同角度的思考,就我而言,看了这部电视剧,至少有三点启示。

一是脱贫攻坚工作最重要的是思想和观念的改变。电视剧中两个村子紧挨在一起,反差却特别巨大,这种反差不仅仅是经济水平,从第一集开始丹霞村给我的感受是充满活力和朝气,因为村干部带领群众种植绿色农产品,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村容村貌改善了,村民的精神面貌和议事决策的积极性也上去了,而焉支村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村民的言谈举止,有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让人觉得要不是扶贫搬迁,这个村往后几十年可能都是这个样子。这种差异其实最根本的还是思想观念,一个村、一个镇、乃至一个县、一个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拥有的资源禀赋是无法改变的,特别是大西北,自然条件很难改变,发展的现状不尽如人意,因循守旧和照搬照抄都没有出路,迫切需要改变的就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观念和发展思路,也只有思想走在前头,实干及时跟进,脱贫攻坚才能水到渠成。也是因为现实中有千千万万个赵百川式能够迅速转变观念,因地制宜能干实干的村干部,才让许多农村实现了脱贫致富。

二是党员干部从事脱贫攻坚工作要有为民情怀。电视剧中焉支村从村书记到村民的守旧观念有时很让人着急,感觉好的政策、好的出路就摆在面前却不懂得把握和珍惜。其实换位思考一下,哪个人不想脱贫致富把日子过好,只是因为长期得过且过的思维模式和之前不太见效的发展方式消磨了村民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担心劳碌一年一无所获,又怕集体利益影响了个人收益,也对政策、承诺、协议能不能兑现,能不能持久存在疑虑。所以带领群众脱贫,特别是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要坚持从群众的角度去看待和思考问题,把每家每户,乃至每个人的工作做细,给予群众充分的理解,才能从群众那里获得充分的拥护和支持。

三是要为决胜脱贫攻坚做好坚强组织保障。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虽然不能像乡镇干部、村干部一样经常进村入户,带领村民发展产业致富,但是作为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致的,完成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的决心和目标是一致的。我觉得让组织工作助力脱贫攻坚,首先要有一颗为民爱民的进取之心,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牢固树立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意识,努力在实践中探索,发挥好共产党员、组工干部表率、示范和引领、带动作用。要有开放思维,具备宽广视野,要善于学习,既要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精神,又要及时学习脱贫攻坚和组织工作政策理论,还要利用空闲时间多看多听多思,扩展自己的知识面,锻炼自己的思维。同时,要牢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多到基层了解实际情况,力所能及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避免干具体工作时闭门造车、以虚代实、脱离群众。

《《一个都不能少》观后感[本文共160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